——"信仰的种子:跨越时空的对话"
一、教学目标
1.认知目标:
- 了解方志敏的三重身份(农民运动领袖/闽浙赣根据地创建者/《可爱的中国》作者)
- 理解"清贫精神"的当代意义
2.情感目标:
- 感悟革命者"为信仰献身"的精神境界
3.行为目标:
- 能列举三种践行"清贫精神"的生活方式
二、教学创新点
手稿探秘:紫外线灯解密《可爱的中国》片段
清贫体验包:对比革命者与当代少年的"行囊"
时空回信:给狱中的方志敏写电子回信
三、教学流程
第一幕:信仰的萌芽(10分钟)
1.童年密码箱:
- 触摸方志敏童年物品复刻品:
▪ 记账本(帮贫农算地主剥削账)
▪ 自制墨水(用锅灰与水调制体验)
2.选择天平:
- 称量不同人生选择:
"大学毕业当县长vs组织农民运动"
第二幕:清贫的力量(15分钟)
1.行囊对比实验:
- 打开两个包裹:
▪ 1935年方志敏:破棉袄、草鞋、钢笔
▪ 现代学生书包:文具盒、零食、智能手表
- 讨论:"真正的富有是什么?"
2.手稿寻光:
- 用紫外线灯在特制纸上显现:
"清贫,洁白朴素的生活,正是我们革命者能够战胜许多困难的地方!"
第三幕:精神的绽放(20分钟)
1.根据地建造师:
- 用积木搭建闽浙赣根据地模型:
▪ 经济部(制造地雷的铸铁厂)
▪ 文化部(列宁小学教室)
2.未来明信片:
- 扫描二维码生成AR明信片:
正面写《可爱的中国》摘句
背面拍学生笑脸合成"今日中国"
四、教学资源包
实体教具:
- 可称重的"信仰砝码"(不同材质代表理想信念)
- 带锁链的"囚室笔筒"(书写时感受约束中的自由)
互动设计:
- "狱中写作"挑战(限时用短铅笔写感想)
- "精神基因检测"(匹配自身与方志敏的共通点)
五、板书设计
��信仰的种子
农民账本 → 清贫行囊 → 可爱中国
∣
[学生的精神果实]
六、课后拓展
1.家庭任务:记录一周"清贫生活体验"(如旧物改造)
2.长期项目:班级"可爱的校园"共建计划
适用年级:小学高年级至初中
课时建议:1-2课时(含实践体验)
(通过具象化革命者的生活细节与精神世界,让方志敏从历史人物变为可对话的精神导师,引导学生在物质丰富的今天,依然能听见信仰拔节生长的声音。)
扫一扫在手机上阅读本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