——"烽火记忆:寻找不屈的密码"
一、教学目标
1.认知目标:
- 了解抗战时间线(1931-1945)和三大精神象征(九一八、卢沟桥、百团大战)
- 理解全民族抗战的含义(各阶层共同抗争)
2.情感目标:
- 培育家国情怀,感悟"天下兴亡,匹夫有责"
3.行为目标:
- 能讲述一个抗战小英雄的故事
二、教学创新点
时光放大镜:通过细节物件窥见宏大历史
战地邮局:模拟战时家书传递情感
英雄勋章:完成挑战获取精神能量
三、教学流程
第一关:警报响起(10分钟)
1.文物会说话:
- 触摸复刻文物猜用途:
▪ 抗联的桦树皮信(密信书写)
▪ 地道战的煤油灯(地下照明)
▪ 飞虎队的飞行徽章(中美合作)
2.时间轴拼图:
- 将"九一八→七七事变→东京审判"事件卡
贴到中国地图对应位置
第二关:全民抗战(15分钟)
1.职业抗战联盟:
- 角色扮演选择装备包:
▪ 学生组:油印机(宣传抗战)
▪ 农民组:铁锹(挖地道)
▪ 商人组:算盘(筹集物资)
2.家书解码:
- 用显影药水涂抹仿制家书片段
找出隐藏的抗战口号
---
第三关:精神传承(20分钟)
1.英雄直播间:
- 用绿幕技术让学生"穿越"报道:
"我是小记者______,现在1938年台儿庄..."
2.和平树计划:
- 将写有抗战感悟的"树叶"贴到班级树:
"我要像______那样______"
四、教学资源包
沉浸式教具:
- 可拼接的"抗战之声"留声机(播放不同战场声音)
- 带弹孔的"城墙砖"教具(触摸感受战争痕迹)
互动设计:
- "物资运输"平衡游戏(护送药品过独木桥)
- "暗号接力"肢体密码游戏
五、板书设计
烽火记忆
警报→抗争→胜利→和平
∣
[学生的和平树叶]
六、课后拓展
1.家庭任务:寻找家乡的抗战遗迹拍照
2.长期项目:续写"抗战家书"现代版
适用年级:小学高年级至初中
课时建议:2课时(含情景模拟)
(通过文物触摸、角色代入等方式,让战争历史转化为可感知的生命教育,让和平年代的孩子们理解:历史的烽火,照亮的是今天的责任。)
扫一扫在手机上阅读本文章